滦医科普
“黄褐斑”一直是困扰众多爱美人士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中年以后,脸颊、额头、鼻周、口周等部位皮肤出现褐色斑块,着实影响我们的容貌,让我们失去自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远离黄褐斑,露出白皙面容,展现光彩容颜?今天我们从中医西医两方面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西医认识:
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称为黄褐斑,肝病患者多出现,又称肝斑,多对称分布于面颊部, 形如蝴蝶亦称蝴蝶斑,见于孕妇者也称妊娠斑。临床表现为面部颧骨突出部、前额,也可累及眉弓、眼周、鼻背、鼻翼以及上唇下颏等部位,出现淡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 深浅不定,斑片形状不一。色斑边缘清晰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无不适。
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与多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血中雌激素水平高(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如怀孕或长期服用避孕药;
2慢性疾病:如月经失调, 妇科炎症等,肝脏疾病如慢性乙醇中毒,另外肿瘤、结核、甲状腺疾病等;
3日光照射: 紫外线可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增殖,加重黄褐斑。
预防及治疗方法:
1、严格防晒。防晒是治疗黄褐斑的基石。我国位于北半球,秋冬季节,紫外线相对较弱, 防晒相对容易;防晒中正确涂抹防晒霜至关重要,涂抹防晒霜的核心原则即足量、均匀及时涂抹。具体应选择广谱防晒产品,同时防护UVA(导致皮肤老化及皱纹)和UVB(导致晒伤及红斑)的防晒产品,出门前15-30分钟足量涂抹,所有暴露部位应均匀全覆盖,单方向涂抹,户外出汗出油、遇水会削减防晒效果,需补涂。
2、外用药物:氢醌霜,经典的脱色剂,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而减少黑色素的生成:维生素C、维A酸软膏等联合使用可增加脱色效果;医美手段如果酸换肤,光子嫩肤等
3、治疗相关的慢性疾病:
4、孕期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多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认识: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是指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浅褐色斑疹。认为黄褐斑多由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荣于面;肝郁气滯,郁久化热损伤肝血;或劳伤脾土,气血两伤, 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生。
治疗方面:
内治:中医根据病因,辨证论治,调理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治疗黄褐斑,给予疏肝理气、健脾温阳、滋阴补肾中药口服,达到养血活血消斑。常用方剂药物有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
外治:中药面膜可使用白芷、茯苓、僵蚕、珍珠粉等具有美白淡斑作用的中药粉末外敷面膜; 针灸或刮痧可选取面部穴位如颧髎、四白、 迎香,全身穴位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生活调摄:情绪调节应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多食新鲜蔬果,少吃辛辣油腻生冷,可适当食用山药、薏米、百合、玫瑰花等;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养肝血,滋肾阴。
总结归纳:黄褐斑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和坚持,抓住秋冬季节,内调加外治,来年春季,或可拨开面部“乌沙”,重获美丽面容。最后提示各位被黄褐斑困扰的朋友,治疗黄褐斑应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撰稿:皮肤美容整形科 田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