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医院网站!

微信公众号
立即关注
了解医院详情

科普知识

我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 科普知识

滦医科普||中医适宜技术之平衡火罐:古老医术的新演绎

发布时间:2025-01-17 08:34



滦医科普

在中医传统疗法的百花园中,平衡火罐宛如一朵绽放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疗法溯源

拔罐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而平衡火罐则是在传统拔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疗法,它融合了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等多种手法,通过火罐在人体体表的良性刺激,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目的,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

二作用机理

人体的经络系统如同交通网络,气血在其中周流不息,滋养着各个脏腑组织。当外感邪气、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影响时,经络气血容易出现阻滞、失衡,进而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平衡火罐依据中医的气血经络理论,借助罐内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使罐周的皮肤、肌肉、经络等组织产生充血、淤血等变化,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如同为身体的气血运行“疏经通络”,使脏腑功能重新归于协调平衡。

三操作技巧

平衡火罐的操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技巧性。首先,施术者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罐具和施罐部位,通常以背部膀胱经为主,这是人体阳气汇聚的重要经络。在操作过程中,先以闪罐手法激活局部气血,快速地将罐子吸附、拔下,反复多次,使皮肤产生温热感;接着运用揉罐,通过在罐底施加轻柔的旋转揉动,进一步放松肌肉;然后进行走罐,将罐子在皮肤上缓慢移动,推动气血在经络中顺畅流动,此时罐印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反映出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最后采用抖罐,快速而小幅度地抖动罐子,增强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疏通瘀滞。整个过程手法娴熟流畅,力度适中,旨在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四适应病症与保健功效

平衡火罐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显著的保健功效。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腰背酸痛,它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感;对于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通过驱风散寒、除湿通络,帮助减轻关节不适,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同时,对于失眠、焦虑、内分泌失调等因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病症,平衡火罐也能起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促进身心的放松与睡眠质量的提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得到全方位的调整与改善,以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五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

虽然平衡火罐益处良多,但在接受治疗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施罐前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拔罐后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易受外邪入侵;治疗后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建议间隔2-3小时后再进行清洁,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适。此外,平衡火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皮肤破溃、过敏、有出血倾向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宜拔罐;体质虚弱、过度疲劳、醉酒者也应谨慎选择,以免发生晕罐等不良反应。在进行平衡火罐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地享受这一中医疗法带来的健康福祉。

滦州市人民医院已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有铜砭刮痧、温通刮、平衡火罐、脏腑推拿、放血疗法等。地址:儿童康复中心。

撰稿:中医护理门诊  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