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任技术好,人也好。”这是很多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们最朴素的评价。据悉,高志刚每年接待门诊患者约4000余例,诊治住院患者近2000例。从业36年来,他也凭借细致的诊察、完善的诊疗方案、通俗易懂的医患沟通,受到病患们的信任和欢迎。
在高志刚带领下,神经内二科在工作任务重、危重病人多、医疗风险大的情况下,仍连年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医疗指标。
通讯员|侍海云
记者|张园园
高志刚收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礼物。
“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怀着满腔感激,患者家属将亲手书写的两幅字画,装裱好后送到滦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高志刚手中。
原来,69岁的老人因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被送入医院治疗。入院时,老人意识清楚,不完全性混合型失语,双眼球左侧凝视,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1级,NIHSS评分12分。
经过查体,接诊医生诊断其为急性脑梗死。高志刚带领团队立即为其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给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很快,老人言语不利好转,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右侧肢体肌力4级。经过科室人员精心护理一周后,老人的症状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得到了家属和老人的充分肯定。
事实上,这只是高志刚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科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正是对于神经内二科医护团队的无声褒奖。
“高主任技术好,人也好。”这是很多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们最朴素的评价。据悉,高志刚每年接待门诊患者约4000余例,诊治住院患者近2000例。从业36年来,他也凭借细致的诊察、完善的诊疗方案、通俗易懂的医患沟通,受到病患们的信任和欢迎。
01
提技术
在高志刚带领下,神经内二科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以中枢(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运动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的临床科室。
神经内二科以循证医学为临床实践指南,建立完整的脑卒中单元诊疗体系,拥有床位50张、重症监护病床6张,积极开展了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同时,科室不断开拓思路,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开展了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技术,对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技术有了较成熟的治疗经验。
科室积极投身到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当中,开辟了急诊绿色通道,制定了桥接溶栓-颅内外大血管评估-取栓/拉栓流程,形成了对超早期缺血性卒中完整的诊疗体系。利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技术治疗TIA和小卒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高志刚深知,科室影响力提升要靠过硬的临床业务能力。于是,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随着医院CT、核磁共振等先进诊疗设备的更新,高志刚带领团队进一步提高了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的筛查与诊治以及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加强了对脑血管患者的深入治疗,由循证医学迈向了精准医学。通过医院神经肌电的引进,科室积极开展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事件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手段,能够早期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急慢性神经脱髓鞘疾病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并能较早评估脑血管病人的认知障碍。
02
强管理
在科室建设方面,高志刚展现了出色的管理才能。
一方面,他周密安排,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及目标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也由此,在工作任务重、危重病人多、医疗风险大的情况下,科室连年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医疗指标。
另一方面,他注重科学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定期培训、选派医生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年轻骨干医师,为神经内科的学科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这些人才助力科室整体实力提升,课题、成果、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在脑血管病防治、神经电生理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提高了医院与科室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高志刚始终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他要求科室人员加大对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关注,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解决患者的疑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无论是门诊、查房,还是会诊,处处体现出他对待患者的热情关怀和高度的责任感。
他在医疗工作中注重临床证据,合理检查,规范用药;耐心解释,认真负责制定治疗及随诊计划,明显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讲究医患沟通技巧;高度重视疾病的预防,经常性地深入到农村等基层开展义诊、深入到基层卫生院开展坐诊,将优质的诊疗服务带入基层,指导基层群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来源:县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