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医院网站!

微信公众号
立即关注
了解医院详情

院内新闻

我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 院内新闻

医共体下乡驻点:用专业与温度在革命老区书写医者初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16:05


按照滦州市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滦州市人民医院深入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自今年六月起,我作为滦州市人民医院派驻的医共体帮扶专家,赴杨柳庄卫生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杨柳庄卫生院是医共体成员单位中距离市区最远的一家,50多公里的路程,需搭乘早6点10分的汽车,沿着颠簸小路行驶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年过五十的我,起初对这份偏远驻点任务满心忐忑,未知的环境和工作挑战让我心绪难平。

然而,这份不安在踏入卫生院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徐院长的热情接待、细致的科室讲解,以及为我妥善安排的住宿,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卫生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真诚友善,更迅速驱散了异乡的陌生感。这里的诊疗氛围格外淳朴,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以“叔婶大爷大娘”亲切相称,问诊之余总会唠唠家常,医患之间的和谐自然,瞬间拉近了我与这片土地的距离。每当老乡们得知我是城里来的支援医生,总会热情地主动打招呼,那份不加修饰的朴实与善意,成为我驻点工作的第一份动力。

驻点工作中,我始终牢记医共体"技术帮扶、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核心使命。日常查房时,我总会耐心自我介绍,细致询问患者恢复情况与需求,老乡们的积极配合与真诚感谢,让我愈发坚定了做好支援工作的决心。最让我动容的是敬老院那位糖尿病重症老人,他一生未婚无子女,从未到过县城,更没见过县级医院的医生。看着他因病情恶化溃烂的脚趾,我每天坚持细致换药,通过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协调专家调整血糖方案、指导补液。虽最终因病情过重未能逆转结局,但我欣慰能在他人生最后阶段,用专业与关怀为他带去温暖。还有一位耳部反复脓肿的患者,曾因治疗无果绝望到想割掉耳朵,我立即通过医共体专科联盟资源,与耳鼻喉科张庆伟主任视频会诊,指导基层大夫精准处理,几次治疗后患者症状痊愈,重拾生活信心。这样的案例在驻点期间屡见不鲜,依托医共体的资源共享机制,我们既解决了老乡的急难病症,也让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除了临床诊疗,我还积极践行医共体同质化培训要求,深入村卫生室指导乡医规范诊疗,走进贫困户家中提供健康服务,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开展专题授课,将常见病诊疗规范、应急处理技巧等知识倾囊相授。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共体"1+N+1"帮扶模式与专科联盟建设的深意——我们不仅是技术的传递者,更是优质医疗服务的桥梁。当看到基层首诊病种不断丰富,老乡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病痛,不用再奔波往返市区,我真切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的价值。

驻点期间,革命老区人民的善良淳朴、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任劳任怨,更让我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对待患者的耐心细致、扎根基层的坚守奉献,让我对"医学"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医学是严谨的科学,更是温暖的人学。疾病不仅需要精准治疗,更需要人文关怀。

此次下乡支援,既是我践行医共体同质化建设使命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场初心淬炼之旅。我不仅见证了医共体"技术下沉、资源共享、标准统一"为革命老区带来的医疗变革,更懂得了作为医者应有的温度。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从医路上多一份耐心倾听,多一份贴心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医者初心,让医共体的温暖继续照亮基层医疗的每一个角落。

撰稿:产科   姚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