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围绕“管理创新、人员下沉、畅通转诊、优化配置、信息赋能、慢病管理”六大核心任务,全面发力,致力于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凭借在医共体建设中的卓越表现,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在“2024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公益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县域医共体榜样医院”的殊荣,成为县域医疗改革的典范。
1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医共体运行效率
2上挂下沉人员,激活基层医疗神经末梢
3畅通转诊流程,优化患者就医路径
4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区域共建
5借助信息赋能,助力医共体高效运行
6加强慢病管理,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03构建县域医疗服务新生态之三畅通转诊流程
优化患者就医路径
为切实深化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工作,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主动作为,全力搭建起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转诊体系。精心制定科学严谨、贴合实际的转诊标准与流程,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实现患者信息的即时互通与无障碍流转,保障了转诊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让患者转诊之路更加顺畅,极大地提升了患者从基层首诊到双向转诊全过程的就医体验。
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服务
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为医共体医院转诊患者专门开通了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一系列便捷服务。同时,不断优化医共体内的就医转诊流程,设立转诊办公室,采用专人负责的一对一精准对接转诊模式,有效保障了转诊工作的高效进行。
聚焦重点人群,保障转诊顺畅
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和急危重症患者,医共体设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极大地简化了基层患者的转诊流程,使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切实解决了基层患者的就医难题。此外,以提升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的建设水平为突破口,为基层医院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快捷急救绿色通道,显著缩短了抢救时间,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强化疾病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组建专家巡诊队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巡诊活动,对慢性疾病进行全面筛查。对于筛查出的患者,通过医共体内的绿色转诊通道及时安排进一步检查,并为其预约手术,真正做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加强沟通培训,提升基层能力
加强与基层医院、村卫生室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和诊疗水平,为畅通转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网络基础。通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常见疾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完善急救网络,提升应急能力
优化急救网络布局,将全市14个大网格科学划分为5个急救转诊网格,并设置6个急救站点,确保在医共体服务区域内实现无死角、高效率的应急覆盖。同时,按照病种、服务半径和患者意愿,科学合理地调派急救车辆,提高了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
注重素质提升,筑牢业务根基
着眼于提升基层急救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深入医共体医院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专业急救技能的强化训练、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手段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了基层急救人员的业务素养,为后续的转诊治疗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
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彻底疏通了转诊渠道的“堵点”,让患者转诊之路更加顺畅无阻。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就医路径,使整个医疗服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如今,医共体已切实为广大患者构建起一条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通道,让患者能享受到更贴心、更及时的医疗关怀。
撰稿:外联部 侍海云